- 抗
-
I
kàngㄎㄤˋ〔《廣韻》苦浪切, 去宕, 溪。 〕〔《廣韻》胡郎切, 平唐, 匣。 〕“ <<阬>> ”的被通假字。 亦作“ <<杭>> ”。1.抗拒;抵禦。《荀子‧臣道》: “有能抗君之命, 竊君之重, 反君之事, 以安國之危, 除君之辱, 功伐足以成國之大利, 謂之拂。”楊倞 注: “抗, 拒也。”《三國志‧蜀志‧諸葛亮傳》: “然 豫州 新敗之後, 安能抗此難乎?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《辯命論》: “觸山之力無以抗, 倒日之誠弗能感。”宋 梅堯臣 《汝墳貧女》詩: “郡吏來何暴, 縣官不敢抗。”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 “漸漸的她又辨認出來, 這還是那股不可抗的力的作怪。”2.匹敵;抗衡。《墨子‧非攻中》: “計其土地之博, 人徒之眾, 欲以抗諸侯。”漢 賈誼 《過秦論上》: “謫戍之眾, 非抗於九國之師也。”《南史‧謝瞻傳》: “ 瞻 文章之美, 與從叔 琨 、族弟 靈運 相抗。”唐 柳宗元 《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》: “余觀 老子 亦 孔氏 之異流也, 不得以相抗。”清 王韜 《瓮牖餘談‧英國海防》: “其水師精練, 俱莫與之抗。”3.舉;支撐。《儀禮‧既夕禮》: “甸人抗重出自道, 道左倚之。”鄭玄 注: “抗, 舉也。”三國 魏 曹植 《洛神賦》: “抗羅袂而掩涕兮, 淚流襟之浪浪。”《資治通鑒‧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》: “﹝ 虞翻 ﹞抗鞭欲擊 禁 , 權 呵止之。”宋 劉斧 《青瑣高議‧范敏》: “ 敏 倦……抗鞍而臥。”4.立;樹立;聳立。《詩‧小雅‧賓之初筵》: “大侯既抗, 弓矢斯張。”高亨 注: “抗, 豎立。”《漢書‧敘傳上》: “武功既抗, 亦迪斯文, 憲章六學, 統一聖真。”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登石門最高頂》詩: “疏峰抗高館, 對嶺臨迴溪。”清 姚鼐 《寄天柱山人》詩: “ 天柱 萬重雲, 雲中抗棟棼。”5.救, 援。《國語‧晉語四》: “未報 楚 惠而抗 宋 , 我曲 楚 直。”韋昭 注: “抗, 救也。”《晉書‧王濬傳》: “兵不血刃, 攻無堅城, 夏口 、 武昌 , 無相支抗。”6.呈上。《禮記‧文王世子》: “抗世子法于 伯禽 , 欲令 成王 之知父子、君臣、長幼之道也。”唐 權德輿 《韋賓客宅與諸博士宴集》詩: “累抗乞身章, 湛恩比上庠。”7.收藏。《周禮‧夏官‧服不氏》: “賓客之事則抗皮。”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: “謂賓客來朝聘, 布皮帛者, 服不氏主舉藏之。”清 翟灝 《通俗編‧雜字》: “抗, 按今猶謂藏物為抗。”《青浦縣志‧方言》: “藏物曰抗。”8.正直;高尚。《墨子‧親士》: “是故 比干 之殪, 其抗也; 孟賁 之殺, 其勇也。”孫詒讓 間詁引 蘇時學 曰: “抗, 猶抗直。”《淮南子‧說山訓》: “ 申徒狄 負石自沉於淵, 而溺者不可以為抗。”高誘 注: “抗, 高也。”唐 吳筠 《覽古》詩: “蹇蹇 陳蕃 徒, 孜孜抗忠節。”9.亢, 高亢。《禮記‧樂記》: “故歌者上如抗, 下如隊, 曲如折, 止如槁木。”孔穎達 疏: “上如抗者, 言歌聲上響感動人意。”清 惲敬 《〈堅白石齋詩集〉序》: “今夫思婦之朝吟必長, 無律呂以節之, 而未嘗無抗與墜也。”10.指發出高亢的聲音。明 何景明 《畫鶴賦》: “抗圓吭以長吟, 整修毛而獨舞。”古直 《山居暑夜》詩: “哀蟬抗高音, 山歌發咿啞。”11.上;遠。 參見“ <<抗古>> ”、“ <<抗想>> ”。12.振, 揚。清 方苞 《聖主親征漠北頌》: “躬蒞行間, 率先士卒, 抗威萬里沙場之外。”13.撞擊。清 黃六鴻 《福惠全書‧刑名‧問擬》: “豈有被石打傷而猶能抗開人之門乎?” 峻青 《爆炸遠征隊》三: “攻擊開始了, 他們十一人一齊用力抗開了堅固的欄柵門, 順着大街沖了進去。”14.極。 參見“ <<抗絕>> ”。15.姓。漢 代有 抗徐 。 見《後漢書‧桓帝紀》。IIkángㄎㄤˊgāngㄍㄤ〔《集韻》居郎切, 平唐, 見。 〕1.用肩承物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五回: “外面總用包袱包裹的結結實實的, 把 胡旦 的一根天藍鸞帶捆了, 叫了人, 抗到他自己的房內。”卞之琳 《曲老五想通了》詩: “勉強穿起來自然太奇怪, 寬肩頭多出來就像抗兩只袋。”章炳麟 《新方言‧釋言》: “ 淮 南謂以肩任物曰抗。”2.承擔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一回: “各式事情, 兄弟都替他抗了下來。”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三章: “用自己的肩胛抗着人民解放事業的人, 誰會有一時一刻忘記他們?”3.通“ <<康>> ”。 參見“ <<抗莊>> ”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